返回首页 | 山大基础医学院

 

历史沿革 当前位置: 首页 > 实验室概况 > 历史沿革  

  我校医学教育沿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,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部分,在基础医学中又按不同的学科分为若干课程,机能学课程包括生理学、病理生理学、药理学、医学心理学等课程。每一门课程都有对应的独立的教研室,由教研室分别独立完成教学任务。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(国家有统一教材)和实验课(多为本教研室自编或协编实验讲义)。每个教研室都有自己的学生实验室,该教研室教师负责本门课的理论和实验教学,一般先上理论课,后上实验课,先后同步进行。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:①验证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;②增加感性知识;③学习一些实验方法,培养学生动手能力。
  1999年,医学院组建了机能学教学实验室,实现了各机能学科实验教学资源共享,并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平台。在教育部世行贷款《基础医学形态-机能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》、山东省高校教改试点课程《医学机能学实验》、山东大学《医学机能学名牌课程》和《实验室硬、软件建设》项目资助下,我们根据机体的“整体性”和临床医学思维模式,将传统依附于《生理学》、《药理学》和《病理生理学》理论课程的实验课,优化重组形成了独立的综合性《医学机能学实验》必修课程,面向临床医学(5.6.7年制)、预防(5年制)、口腔(5.7年制)、护理(5年制)医学生开设。
  2006年在教育部“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”,启动的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精神指导下,独立的综合性《医学机能学实验》必修课程基础上,又开始了新的探索。按示范中心的统一规划,在部分班级实行将基本实验内容占本课程总学时的60%,由各教研室结合理论课教学安排实施。将与多个学科理论相关的融合实验部分(约占本课程30%的实验学时)和创新实验(占10%),由机能学实验室在理论课完成之后安排进行。
  通过该课程的创建和教学实践,孕育了教学实验室优良的人文环境,建立了一支以学术带头人、实验主讲教师、实验技术人员、研究生助教等组成的兼职流动与专职人员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团队。
  2006年,我院的“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建设”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。目前,我们正在进一步创建具备研究、发展、设计和创新特性的研究型实验教学内容,探索体现学生个性的开放-自主性实验教学方法,建设能为师生提供交互式的自主学习环境的网络互动教学系统,摸索一套现代化、客观、高效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和评估体系,为将《医学机能学实验》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而努力工作。

 
 
版权所有: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机能学教学实验室 地址:济南文化西路44号山东大学医学院 邮编:250012